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综合信息
 

中国稀土出手“反击” 中方在中美贸易谈判中掌握主动权

中国正凭借其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上的绝对优势,对美国发动一场战略反制。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政府有能力阻止台湾与韩国向美出口高端芯片,从而扭转过去数年的产业封锁局面。

稀土:遗憾赐予,却成中国最大战略资产
  • 中国掌握约40%的全球稀土储量,在开采量方面,为全球贡献了 70%的稀土原料;在关键精炼产能方面,中国的部分稀土产品占比更达 95% 至100%;至于永磁体等稀土制品,中国的市场份额也高达约90%。
  • 稀土不仅是高科技产业的基础,更是现代战争的“隐藏燃料”:从战斗机、导弹、雷达、无人机到航母、核潜艇、坦克、卫星系统,无一不深度依赖稀土材料。美国国防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对稀土的需求极高:一架F-35战机需约1000磅稀土,而一艘核潜艇则需约1万磅。
  • 在民用方面,手机、电脑、电视、MRI 设备、电动车、光刻机等尖端设备,也都离不开稀土或由稀土制成的永磁体,因此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及其精炼产品的依赖度高达 70%—100%。
中国稀土产业代表性企业分布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武器管理制度:从“出口禁令”到“产品规则”
  • 中国尚未全面禁止稀土出口,但已在制度层面亮剑:规定所有进口到他国的中国稀土或含有微量(如0.1%)中国稀土的技术产品,出口前必须获得中国政府审批,这一制度将于12月1日起实施。
  • 这一做法实质等同于美国长期以来运用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若此规则落地,即使台湾台积电或韩国三星为苹果代工高级芯片,也必须取得中国许可。过去美国禁止中国高科技企业获取先进芯片,如今这杆“制度枪”正反向指向美国。
全球稀土产量趋势 / 份额变化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技术底气:中国在稀土产业链占绝对优势
  • 稀土共17种,分为轻稀土与重稀土,因其强磁性、独特光学性、优良导电性和高热稳定性,成为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中国在稀土领域累计拥有逾2.5万项专利,内容覆盖从采矿提炼到高端应用全产业链。
  • 此外,中国早在上世纪便布局稀土产业。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赴内蒙古包头矿区调研时,明确指出稀土在新材料、军工、电子领域的重要性,并主持顶尖科研团队攻克开采、精炼技术。25年磨砺后,中国在重稀土、提炼效率与成本控制方面形成几近垄断的优势。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邓小平,1992年

  • 后来,拥有稀土专业背景的总理温家宝进一步推动中国稀土行业的系统性发展。
中国稀土产量 / 全球分布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贸易战下的沉浮:中国顺差仍大,美国依赖未改
  • 自2018年美国发起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从4000亿美元一路攀升,至今已达约1.2万亿美元。在制造业贸易方面,中国每年盈余更逼近2万亿美元。
  • 美国至今仍未理解制造业的韧性与“外需为本”模式。中国不再只依靠美国市场,而是加强与东盟、拉美、非洲国家的贸易纽带,“一带一路”伙伴国更成为中国产品、技术及人民币交易的桥头堡。
中国稀土出口量趋势 / 出口高点图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电池与关键材料:另一张重磅“牌”
  • 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的掌控力同样惊人:控制全球25%的锂矿开采、60%的电池级锂加工;掌握79%的天然石墨开采、90%的石墨深加工;在电池核心组件(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方面,中国占据70%~85%的全球产能。
  • 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持续科技投入,让中国在动力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沿。
  • 若中国对电池出口实施禁令,美国经济将遭受重创——不仅是电动车产业,更将波及手机、笔记本、电力系统等日常供给。
  • 此外,中国还掌握锗、镓、钴、镍、锑等关键矿产资源及医药原料、半导体封装与组装能力。美国能源部早在 2010 年便曾预测:构建自主稀土体系至少需15年,而时至今日,美国最大的稀土矿“山口矿”仍只能生产极少量矿种,并要将大部分发往中国进行精炼或深加工。
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占比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交织难割,“遏制”终成空谈
  • 美国多年来鼓吹“脱钩”中国,结果却陷入自伤结构。中国以实体产业链为基础构建全球供应枢纽,美国企业、科技、农业乃至民生都深度嵌入中国体系。
  • 美国的企业、消费者、农户依赖中国供给,中国则具备在没有美国市场之下继续发展能力。以AI、半导体、机器人、清洁能源为例,中国已由后发优势正转为领先优势。所谓“遏制中国”,终将成为一场来自体制与格局的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