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山西建投物贸公司忻州光伏产业园物资供应项目:万吨物资“随叫随到” 数智化破解保供难题

忻州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二期)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建筑面积逾1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已拔地而起,配套设施主体施工全部完成。山西建投物贸公司凭借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已为项目累计供应4.9万余吨关键物资,确保了项目顺利进行,实现了施工零停滞。

物贸公司累计为项目供应4.9万余吨物资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0.23万平方米,涵盖标准厂房单晶车间、固废库、危废库、化学品库等10余项功能建筑及配套设施。建成投产后,将形成年产16GW·N型单晶硅棒的生产规模,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上缴税收2.3亿元,直接带动1500人就业。

项目不仅规模大、工期紧,对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更是提出严苛要求——仅钢筋型材单月用量峰值就高达18000吨,远超常规项目水平。如何确保“物资不断供、施工零停滞”,成为物贸公司面对的关键挑战。

战略采购筑基 数字协同提效

光伏项目物资需求高度集中且特殊:钢筋以HRB400EΦ12mm、Φ14mm、Φ16mm等中小型规格为主,型材则聚焦热镀锌槽钢、角钢及定制化产品,再加上作业面广、到货窗口紧凑,传统采购模式难以满足。

为此,公司联合建投集采中心,突破传统“人盯人”的保供模式,构建起以数智化为核心的物资管理体系,采用“屏管货”创新模式。首先,与省内外多家核心钢厂及型材制造商建立了稳固的中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年度框架协议、实行锁量采购模式,既确保了上游厂家的稳定排产,又有效规避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为项目提供了优质且价格优惠的物资保障。其次,将集采范围从主流钢筋延伸至C型钢、Z型钢等关键型材与连接件,实现项目85%以上结构需求“一站式”配齐。

在此基础上,公司着力打造以数字平台为中枢的协同机制。大宗物资数智化交易管理平台将集采获得的稳定资源与项目现场的实际需求进行高效匹配,实现了从需求汇总、供应商排产到物流发运的全链条数据互通。这种“需求—供应—项目”三端的无缝联动,彻底改变了以往信息滞后、沟通不畅的局面,将物资配送的及时率提升至98%,周转效率提高15%以上,为项目实现“零待料”施工提供了坚实基础。

全程管控护航 数据赋能溯源

光伏项目对型材的防腐性能、截面尺寸等有严格的定制化要求,物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寿命。公司将管控环节深度嵌入从供应商准入到材料进场验收的全过程。

进场材料可全程溯源,确保100%合格

在源头端,组织项目人员、技术专家共同赴厂,对供应商的生产工艺、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实地联合评估,确保准入门槛;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关键节点的协同监造,确保产品符合定制标准;材料抵达现场后,则执行由供应商、项目部、物贸公司三方共同参与的联合取样、送检与签认程序,且所有质量文件均通过平台同步留存,实现了质量责任的全程可追溯。这套环环相扣的质控体系,依托大宗物资数智化交易管理平台实现了质量问题可预警、可追溯,确保了进场材料100%合格,从源头上为项目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智慧物流牵引 平台闭环驱动

检验保供能力的“最后一公里”,在于能否将物资精准送达分散的作业点。针对光伏项目“点多面广、时序交错”的典型特点,公司深度融合其自建的山西建投智慧物流平台,构建了从计划、调度、在途跟踪到电子签收的端到端数字化闭环。

公司利用智慧物流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在运营层面,整合了超过10家优质合作车队、1000余台车辆的运力资源,形成了覆盖广、弹性强的运力池;计划下达后,平台即可实现智能派车,将传统依赖人工、耗时数小时的调度流程压缩至分钟级,极大提升了响应速度;装卸货状态、车辆实时GPS轨迹均在平台一目了然,使项目方能精准预判、安排接收;货物送达后,一键电子签收功能使货权转移瞬间完成,所有数据实时留痕,有效杜绝了纸质单据管理可能引发的差错,签收准确率达成100%。

公司以数据驱动替代传统的人工干预,实现了各业务环节的高效无缝衔接。该模式使物资管理的整体效率提升超过70%,平均每批次业务操作耗时节省4小时,显著降低了管理成本,以实实在在的效能变革,确保了万吨物资在需要的时间点“随叫随到”。

此次实践不仅验证了数智化保供体系的可行性,更证明数智化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对工程管理模式、组织效能的深层变革,为集团推进集约化、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建设,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和标杆案例。

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供应链协同、智能物流、数字平台的融合模式,为更多重大工程项目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物资保供服务,为服务重大工程建设、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