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坚韧不拔”的企业作风是山西建投铁军的精神底色,也是指导实践的行动准则。它贯穿于项目攻坚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管理革新的每一处细节,推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今天让我们通过山西建投七建集团的生动实践,看他们如何将“知行合一、坚韧不拔”的企业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干中锤炼队伍,在创新中铸就未来。
担当破多重挑战,创新克技术难关
朔州标准化厂房项目是区域产业升级的关键配套工程,该项目从启动之初就面临着工期紧、标准高的双重压力——不仅要在280天内完成4栋厂房的竣工交付,更要严格落实绿色施工标准,实现履约时效与品质建设的统一。
知在理念,行在细节。面对履约、环保、质量的多重考验,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将“责任清单”转化为“行动清单”,建立“环保—进度—质量”三色预警机制:在履约管理方面,通过每日“晨会+夜巡”双管齐下,及时梳理施工难点、协调资源配置,动态调整施工计划,保障进度目标如期达成;在环保管理方面,采用石墨聚苯板线条替代传统工艺,通过粘接砂浆与加长保温钉实现一次成型,减少建筑垃圾30余吨,降低碳排放20%,真正实现了绿色建造;在质量管理方面,推行样板引路制度,每个分项工程先建样板、质量达标后再全面铺开,确保项目一次成优。
坚韧不拔,攻克难关。在攻克大跨度钢网架屋面施工这一技术难题时,项目团队以“三步走”的方案展现了迎难而上的韧劲:运用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进行三维建模,通过高精度全站仪实现毫米级测量定位;采用配定位钢筋与可调式卡箍稳固预埋板组合工艺,有效解决预埋板安装稳固难题;通过计算机控制液压千斤顶进行微调,将钢网架安装偏差严格控制在毫米级,攻克了钢结构施工的精度难题。
最终,项目不仅提前完成钢网架屋面施工,更荣获当地政府及建设单位的充分肯定,用实干证明了建投人的责任担当,用品质铸就了企业的金字招牌。
以创新驱动发展,用智慧建造未来
在晋源区武家庄城中村改造这一重点民生工程中,“知行合一、坚韧不拔”的作风再次绽放光彩。项目关系到2488名村民的安居梦想,团队以“圆群众安居梦、建品质新社区”为目标,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
知在创新,行在突破。面对混凝土地面施工中的精度控制难题,项目团队突破传统思维,率先引进激光整平机器人,通过激光发射器建立基准面,机器人实时采集高程数据并自动调节刮板,实现毫米级精度的地面平整。施工流程精简为场地准备、混凝土摊铺、机器人整平和收面养护四个环节,仅需1名操作手和3名辅助人员即可高效运作。这一变革性技术使施工效率提升40%,人力成本降低50%以上,并支持全天候连续作业,为后续工序节省15~20天工期,为保障项目整体进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韧执着,精益求精。在29万平方米室内抹灰工程中,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湿拌砂浆工艺替代传统现场搅拌方式,不仅确保了材料配比的精准度,更从源头上提升了砂浆的稳定性。项目团队还制定了“分区施工、流水作业、质量管控”三位一体的工序方案,通过分区作业实现多工作面同步推进,流水施工确保工序衔接顺畅,配合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不仅施工效率提高30%,更有效降低了墙面空鼓开裂风险,同时减少了材料损耗,降低了综合成本,展现出对工程品质的执着追求。
项目最终提前12天完成阶段目标,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建设方的多次赞扬,展现了七建人始终用每一项高品质工程诠释责任、用每一次技术突破打开新局的国企担当。
山西建投将继续以“知行合一”凝聚发展共识,以“坚韧不拔”锻造铁军作风,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推动行业进步的实践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建投力量。